按照“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相关要求,东洲区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紧紧围绕“下基层、访群众、办实事”的总体目标,把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切实为群众谋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根本出发点,组织和引导全区政法干部为民服务“接地气”,提升群众的满意度。现将“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便民利民新举措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东洲公安分局】
一、做好简政放权,实现群众就近办。1、东洲分局根据辖区地域特征,现提出将犬证年审业务、开具无犯罪证明业务下放至派出所,使群众无论是在派出所政务服务大厅还是分局行政审批大厅都可以办理上述业务,让群众、企业进一厅就可处理各类业务,减少不必要的反复跑、来回跑。2、为派出所民警办理吸毒检测资格,熟悉吸毒史驾驶员驾驶证解锁政策,可以让群众在属地派出所进行政策了解以及办理检测业务。
二、优化办事环节,减少群众多跑腿。1、建立预约代办制度,各警务室建立居民身份证、注销户口证明、户口登记内容变更等业务预约、代办服务制度。2、“送证上门”服务,在群众办理居民身份证、犬证后,如因特殊情况本人不能到现场取证,则由办公民警亲自送证上门。3、“视频服务”,如本人确实因特殊情况不能到现场办证,可由代办人现场视频连线,在办公民警确认核实相关信息后为其办理相关业务。
三、强化警民沟通机制,构建和谐警民关系。1、制作警民联系卡,在社区广泛宣传、及时获取群众诉求,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2、建立问询解答制度,让公安民警走进企业、走进基层,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整改。
四、搭建咨询一站式服务平台,创建透明化营商环境。1、开通营商环境“一站式服务”热线电话,方便群众线上咨询、办理业务,打造“零见面服务”平台。2、建立“警企联系群”,派出所案件民警分片负责企业,并与企业负责人建立联系群,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及时掌握企业的隐患和情况,确保企业在经营中稳定发展。3、提前介入,在办理治安类相关审批业务时,治安大队提前介入企业,为其提供详细咨询指导,帮助其完成相关业务审批。
【东洲区人民法院】
【东洲人民检察院】
开通12309便民服务大厅
为进一步落实司法为民的理念,东洲区人民检察院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以实际行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厅设立便民服务台、“三个规定”告知台,多渠道探索,多角度发力,多方位打造,树立全院一盘棋的思想。拓展12309检察服务中心职能,打造检察一站式服务,让群众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提升了检察机关参与社会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检察机关人民群众满意度。
公益诉讼助力环境保护
东洲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在排查线索中了解到靠近阿及河上游的地方长期堆积大量生活垃圾和其他垃圾,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实地勘查后,向行政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15000立方米的垃圾进行清运。3月25日,全院干警携带铁锹铁铲来到垃圾场,对清理垃圾后的土地进行平土回填。得到了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充分肯定,周围环境得到了改善,群众满意度很高。
【东洲区司法局】
东洲区司法局按照《关于在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集中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措施和典型事例,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深化社区(村)法律顾问工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法治支撑,实现社区(村)法律顾问全覆盖,做到每一社区(村)有律师或基层法律工作担任法律顾问,签订服务协议书,加强法律顾问工作考核,居(村)民不出社区(村)就能得到高效的法律服务,涉法的烦心事、闹心事得到及时解决。二是设立“村(居)评理说事点”,实现司法为民“零距离”,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协调沟通,加强经费保障,从源头上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开展“百人千场”普法宣讲,提升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意识,邀请律师深入全区乡村(社区)宣讲群众普遍关注的法律知识。四是为企业提供“法治体验”,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工商联和行业协会,征集服务需求信息,针对企业需求量身定制“法律清单”,进行法律咨询或法律服务。五是在偏远地乡镇司法所设立行政复议代办点,实现群众不出乡镇即可申请行政复议,使偏远地区申请人就近了解行政复议并协助申请人准备所需行政复议材料。六是建立吴沈个人调解工作室,化解抚东社区居民矛盾纠纷,维护地区稳定。